2021年4月28日晚,大气物理学院第159期ARL研究生学术论坛于气象楼1114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由大气物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办,邀请大物院18级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顾尧、郭振东、芮雪、李秋阳、张虎成、张振东和冯雪这7位同学进行学术报告。
顾尧的报告题目是《荆州市大气污染物周边源影响域的气候模拟研究》,通过FLEXPART-WRF模式进行相关参数模拟,得出荆州市PM2.5周边源影响域主要以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省,呈现以荆州及荆州周边城市圈为高值中心,并向省外周边地区不规则延伸和减弱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结论;郭振东的报告题目是《杭州富阳地区2015-2018年冬季不同天气形势下PM2.5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分析》,总结2015-2018年天气形势,研究冬季不同天气形势下气流和输送轨迹及潜在源区,发现富阳地区冬季主要受高压、高压前部、高压底部、L型高压、低压和低压前部6种天气形势影响;芮雪的报告题目是《黄山云雾能见度的影响因子及其微物理过程》,验证了已有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建立系数与微物理量之间的参数化关系,改进能见度的参数化方案,增加普适性;李秋阳的报告题目是《加密探空资料同化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模拟结果的影响》,利用牛顿张弛逼近法、最优插值法和三维变分法的同化方法,借助雷达、卫星和探空的同化资料进行北京地区边界层的相关研究;张成虎的报告题目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缘PM2.5化学组分变化及其来源追踪》,发现二次源对盆地区域PM2.5有着最大的贡献,而青藏高原东缘最大的贡献源是扬尘;张振东的报告题目是《基于WRF-CMAQ模式的气溶胶3DVAR同化系统在四川盆地的应用》,构建了针对CMAQ模式的气溶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在四川盆地有84个观测站PM2.5的CORR得到了改进;冯雪的报告题目是《复杂混合状态对黑碳气溶胶吸收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利用BC-与非吸收性气溶胶的随机混合等研究方法,得出与吸收性气溶胶浑河时,内混的RI和体积分数会影响到达内部BC的光等结论。
报告期间同学们认真聆听做笔记,报告结束也不忘抓住机会向学长学姐请教相关学术问题,成功的解决了同学们在科研路上的各种困惑,也彰显了大物院ARL研究生论坛的举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