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大气物理学院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设置的大气物理学系,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科研、教学和管理高级人才,已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与探测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摇篮。学院曾先后荣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气象局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系、空间天气研究所3个系部,设有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模块)、气象技术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空间天气学3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以及气象、资源与环境(气象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空间天气学3个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以及气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23、副教授58)。其中,海外院士2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杰青1人,“四青”人才5人、海外优青1人、教育部海外引才2人、二级教授2人以及江苏省特聘、省高校 “青蓝工程” 、“333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博士”等省级人才70余人次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学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积极打造教学名师,现拥有全国气象名师、全国人影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教学名师等。近年来,多名青年教师以创新为引领,助力学生摘得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以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国赛金奖。同时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现拥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多支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师努力践行责任担当,以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近五年,多名教师荣获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奖”等殊荣

学院持续推进课程建设,现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和各类省级教学类成果20余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等优质课程10余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部,江苏省重点教材4部。

学院不断建强建优科研平台,现已拥有教育部复杂战场环境智能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江苏省气象遥感装备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实验室。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的云雾实验室正在建设中,同时学院还积极参与了天都-南信大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以及南信大-北理工临近空间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学院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现已形成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边界层与城市气象、雷达遥感与雷达气象等九大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近年来学院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金奖、航天工业科技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其中杰青1项,优青4项、海外优青1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积极奖励10余项。同时,学院还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激光雷达产品的全国产化。2022年,学院夏海云教授团队潜心研制的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诞生,该雷达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可以实现二氧化碳通量探测的商用激光雷达。2024年,该团队研制的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特长,做好服务社会服务大文章。为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亚峰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任务,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提供航天气象保障。赵天良教授团队连续十年奔赴新疆,致力于防沙治沙工作,服务保障“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天山奖”。同时,学院与行业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局校合作,带动气象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能集团华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领域“跨界”合作,共赢发展。与苏州市吴江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苏州空中跳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苏州市不断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生先后捧得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等重大奖项,累计获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奖150余项,省级200余项。培养的毕业生以“踏实、肯干、能干”和“数理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为特色,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外气象、环境、能源、海洋、部队、空管、民航、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成为气象领域的知名学者、杰出专家和管理骨干。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升学出国率43.12%,其中93.81%的学生考取985、211、重点科研院所或在“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25年3月)



新闻报道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