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特邀中国海洋大学高山红教授来校作学术交流

2025-04-11来源:作者:访问量:

为了提升师生专业素养,促进气象学科建设,49日上午,大气物理学院特邀请中国海洋大学高山红教授做客大物名师讲座,作了题为 “雾水平流及其耦合过程在海雾演变中的角色”的精彩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陆春松教授主持。

高山红教授,主要从事海上大气边界层过程(如海雾、大风与大气波导)的演变机理研究与数值预报技术研发,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与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成果推广应用于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山东省气象台与青岛市气象台、海军部门等十余家预报单位,曾服务于青岛奥帆赛、青岛上合峰会与青岛海军节等重大海上活动。

作为一种海上危险天气现象,海雾对海上交通、作业等构成重大威胁。 报告中,首先提出了fog-shaping(海雾塑形)这一概念,形象描述海雾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发展了一个基于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的二维海雾数值模型(seafog2d),用于模拟并重现不同气象条件下的fog-shaping过程。通过seafog2d理想试验与WRF真实海雾个例试验,探究雾水平流及其耦合热力过程在fog-shaping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雾水平流在冷气块平流协同作用主导了下风向雾区扩展。接着,进一步提出了以平流机制(如雾水/冷气块平流)与局地机制(如湍流混合、辐射冷却、微物理相变)动态平衡为核心的fog-shaping概念框架,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塑型(shaping pattern)(下风向快速扩张型,A型;准平移型,B型;上下风向双向发展型,C)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最后,利用2018325日及510日两次黄海海雾个例的三维WRF模拟,验证了这一理论框架。该概念框架可阐释两次海雾中有趣的卫星观测特征——前者北部雾区快速向北扩展(A型)和后者西南雾区的西北向准平移(B型),突显了雾水平流在海雾演变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报告结束后, 参会师生积极提问、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高山红教授的精彩报告和耐心解答致以热烈感谢。此次报告有效提高了大家对专业方向理解,丰富了大家的专业知识。


上一条:特邀马里兰大学毛建平教授来校作学术交流

下一条:大气物理学院本科生袁义铠在“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中获“本科生资助计划”奖

新闻报道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