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科系介绍 > 正文

大气探测系

2022-06-21来源:作者:访问量:

大气探测系背景

大气探测系源于1972年原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本科专业,以及当时设立的包括电子、雷达、卫星、常规探测等四个教研组的大气探测教研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本科专业是我国第一个以雷达和卫星为观测平台的大气探测专业。1974年开始面向全国各省市招生,2002年起根据教育部学科调整,大气探测本科专业按照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招生。

大气探测系于2020年申请并获批全国首个气象技术与工程 新工科本科专业,其下设于理学门类的大气科学大类专业下,授予工学学位,并于2021年开始招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也成为全国首个建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自此,大气探测系开启了为国家培养气象领域新工科高级专业人才的新征程。

大气探测系于1978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大气探测与遥感硕士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后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点招收博士生,2005年该学科开始招收留学生。

大气探测系聚焦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探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同时倚重气象要素的直接测量,以现代电子信息、数据处理和网络技术为支撑,获得大气以及地表的各种状态参数为对象,发展大气遥感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为目的,为我国气象事业和遥感、探测相关行业培养既具有大气探测科学特色、又能广泛适应于相关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气象局、环保局、民航空管部门及气象探测仪器研发与维护、高端气象装备制造企业、新兴互联网服务行业工作,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实践平台

大气探测系设有大气遥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实验室,拥有多种激光雷达系统、X波段测,以及国内一流的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接收和处理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多种国内外气象卫星数据。大气探测系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0多个,并与国内高层次科研院所、著名高校、高科技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频繁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以及师生的科研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

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气象雷达实验室

 

雷达卫星大气遥感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实验室

研究方向

雷达气象

雷达气象是用气象雷达进行大气探测和研究雷达波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气象雷达回波的形成理论、探测方法以及资料的分析应用,它是综合了电磁波理论、电子信息工程、大气探测、天气学等学科的交叉科学。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气象雷达探测新理论、新技术

·气象雷达定标、组网与协同观测

·雷达基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灾害性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雷达资料同化及数值预报应用

卫星气象

卫星气象学是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获取气象参数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卫星遥感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和下垫面特征信息,研究天气变化和大气运动过程的科学。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气象卫星资料反演、同化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天气预报等气象领域的科学应用

大气激光遥感技术

大气激光雷达探测是利用激光束在大气中的散射、吸收、频移和谱线增宽现象对高层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的一种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激光雷达种类繁多,探测反演技术差异性较大,亟需突破多维度气象环境参数的同步探测与反演技术。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多普勒、高光谱、偏振、共振荧光、温湿压、编码、云和大气成分激光雷达

·对流层大气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量子、超导、飞秒光梳技术在激光遥感中的应用

·超快飞秒目标探测和气体成分分析

·目标识别与跟踪

大气遥感机理

大气遥感机理,是地物的电磁波的发射、辐射、经大气的传输过程以及遥感器对它的探测、处理、分析及其应用等全部过程的机制或原理。建立从大气信号物理特征中提取大气信息的理论和方法,是大气遥感机理研究的基本任务。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大气辐射原理、建模及应用

·新遥感机理与遥感方法

·辐射与大气遥感技术的研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应用

大气探测装备研发

主要涉及先进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大气激光雷达的探测技术、微波辐射探测技术、被动光学干涉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等方面。同时涉及对探测获得的各种信号、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对这些信息实时进行综合分析应用。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地面观测的全要素自动观测装备研发及数据服务

·新型智能地面气象要素传感器

·临近空间主被动遥感技术与装备研发

·多源气象探测装备观测数据的智能融合

师资队伍

气探测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96.3%,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老师超过85%。同时,聘有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许健民院士、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NESDIS)翁富忠研究员等数位兼职教授。该专业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333人才工程"双创人才”8人(次),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1人、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2人。

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全国气象及相关行业对大气探测人才的需求,已累计培养本科生4000余人、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硕士400多人、博士60多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和一致好评,其中不乏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行业精英,全国几乎所有涉及大气探测相关专业的行业和企业,均有我系培养的毕业生,这大大促进了全国大气探测事业的发展。大气探测系主要培养掌握大气科学、气象卫星和雷达探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气象、环保、航空等行业从事大气探测的设备研发和维护、卫星和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灾害天气的临近预报等业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气象局、环保局、民航空管部门及气象探测仪器研发、维护等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高质量就业率在98%以上,每年有40%以上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专业成果

科研: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60余项,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苏省重大产业前瞻计划项目、军队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等,累计到账总经费超1.1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Nature子刊1篇;授权专利超过80项,成果转化12项;先后参与北京冬奥会、国庆70周年阅兵、探索二号科考船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

教学:近5年获批并建设教育部新工科专业气象技术与工程;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新编大气探测学》等教材8部,其中2部获江苏省重点教材项目;《卫星气象学》、《大气辐射学》获批2021年度江苏省一流课程建设,《雷达气象学》获批2019年江苏省精品线上课程;指导学生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互联网+”挑战杯科技竞赛省赛获奖2项、江北新区高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1项、本科生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省级(重点)项目9项;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省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团队1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各1项。


 

由我系张培昌教授等主编的《雷达气象学(第二版)》经气象出版社出版后,被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科研单位及业务部门采用,且多次再版印刷。1992年被中国气象局评为优秀教材二等奖,并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书共分十六章,系统地论述了天气雷达,特别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基础理论、探测方法、资料分析和反演、以及对各种天气系统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天气、大气物理、大气探测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由我系陈渭民教授等主编的《卫星气象学(第版)》被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科研单位及业务部门采用,且多次再版印刷。获江苏省教材建设二等奖全书共11章,系统地介绍了气象卫星轨道、卫星观测、资料获取、云图分析基础、卫星估计降水等方面的内容。《卫星气象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大气科学领域高年级本科学生和广大气象台站气象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由我系王振会教授等人主编的《新编大气探测学》,获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百工程”建设精品教材项目资助,其源于2011年出版的由中国气象局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大气探测学》。全书以介绍大气探测(含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常规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卫星遥感探测、大气成分探测、数据传输与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为主,重视概念及数据应用,多用图示图解、易读易懂。本书在保留一些经典的大气探测方法与技术的同时,加入了近些年我国气象业务领域新的探测手段,以及大气探测领域较新的研究成果。本书适合于大气科学大类本科生的大气探测学课程,也可作为相关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上一条:大气物理系

下一条:空间天气研究所

新闻报道
通知公告